自约旦的佩特拉(Petra)在十九世纪被发现以来,考古工作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估计范围的约10%。已出土的遗迹包括了主要通道,蓄水池和凹洞,以及在玫瑰色山岩上开凿的卡兹尼宫殿。也就是说,仍有九分之八的古城有可能还被层层厚土覆盖着。
佩特拉古城的考古工程让我想起了去年九月的傌莫布秧河谷(Lembah Bujang)之旅。位于吉打州的傌莫布秧河谷算是国家历史的摇篮,有着大概1,500年的历史。当时我和几位友人到访了双溪峇都(Sungai Batu)的古迹挖掘现场,并从资料板上得知某大学考古队在那区的工作已进行了约四年。其中一名友人皱了眉头,说:“怎么用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挖出这点东西? ”由于当时大家抱着一种走马看花的心情,所以我也找不到切入点与他分享我的看法。
我不是考古专家(虽然曾经想申请就读考古科,但是因我在大学预科班时没有报考地理科而错失这个机会),但透过阅读和观看考古纪录片,我对这项专业还算是略知一二。考古学里,最讲究严谨的挖掘程序和技术。举个例子,以传统方格网系统进行考古工作,就是要透过一格格再顺着地面一层层挖掘。这是为了避免在过程中破坏古物或建筑。有新发现的时候,专家还必须透过科学程序去了解古迹或古物的的意义。其他影响考古进度的因素包括经费和人力缺乏等专业范围外的问题。
考古工程缺乏有恒心的专才
最近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结识了一位在双溪峇都挖掘工程的团负责人。她说,大马考古学现在所面临最大的挑战,其实是缺乏热忱的考古学家。有许多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态报考考古学,却没有深入了解这项专业的意义。直到他们正式进入实地考古才发现当中的挑战。
“虽然我们不乏科学仪器来探测埋藏在地底下的古迹和文物,但是很多时候还是得靠劳力来解决的。在考古界里,铲子,毛刷,畚箕才是我们最大的武器。”她说。
在确定地理位置后,考古学家和雇佣工人的职责,就是从早到晚不停地挖。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风吹雨打,他们都得在各种状况下不断地挖掘。很多考古学的学生因此吃不消而半途而废,这也导致考古领域里的人才逐渐变少的趋势。
“就算我们挖到一堆铺满全地的石砖,我们还是得继续往下挖,因为石砖底下可能埋藏着更多傌莫布秧河谷文明的秘密。”她解释。
凭着考古团队坚强的意志力,双溪峇都挖掘工程在过去的七年内挖掘出一个疑似与宗教相关的石砖建筑物,好几个码头和一个大型的古代炼铁厂。这项或许能够改变东南亚历史的新发现,更引起国际考古和历史界的注目。
有的人说,考古之所以进度缓慢是为了不让具有佛教及印度文化色彩的傌莫布秧河谷历史还原,并动摇国家的历史根基。是否有这个政治意图的存在,我没资格任意断定。不过我想说的是,不管是在傌莫布秧河谷还是在佩特拉古城,考古真的不是一项在比速度的玩意儿。
-刊于《中国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