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1, 2017

《加入不了27俱乐部》



七十年代的美国英国音乐圈,是辉煌的,也是被诅咒。在摇滚和嬉皮界盛行的同时,许多音乐奇才突然离开人世,让当时的音乐圈陷入雨泣云愁之中。

其中在1970年与世长辞的,包括美国传奇吉他手吉姆·亨德里克斯(Jim Hendrix 和摇滚女王珍妮丝·贾普林(Janis Japlin)。美国创作歌手吉姆·莫里森 Jimi Morrison)也相继在隔年和离开世间。

在那年代与上述名人有着相同的命运的,还有黑人灵魂歌手琳达·琼斯(Linda Jones 1944 – 1972),莱斯利·哈维(Leslie Harvey, 1944-1972)和乐手罗恩·麦克纳(Ron McKernan)等。

虽然死因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在27岁的时候撒手归西。因着这特殊现象, 27俱乐部 27 Club)”诞生了。它实际上并非一个俱乐部的成立,只是一个用来统称那些在27岁去世音乐人的流行术语。

就这样,这名称一路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被沿用至今。照估计,这三十多年来,27俱乐部的成员,几乎增加了40多位!当中包括了在1994年去世,红遍全球的摇滚乐团Nirvana主唱科特·柯本(Kurt Cobain)。

我应该是在中学时期,透过一篇相关报道,才认识 27俱乐部”的。虽然不记得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阅读到那篇文章,但对它的印象挺深刻的。我对“27俱乐部”有这一种掺杂着遗憾和质疑的情绪。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无法再听到这些英年早逝的音乐人的作品;之所以质疑,是因为觉得难道天妒英才,故意选择在他们27岁的时候把他们带走?

怀恩豪斯之死

2011 年七月23日,我最敬爱的英国灵魂歌手艾米·怀恩豪斯(Amy Winehouse 在伦敦一间寓所被发现死亡。她享年27岁,正式成为“27俱乐部”的一份子。

怀恩豪斯的逝世对我是一大打击, 因为她对我的影响堪深。我自小接触古典音乐,也偏向于多愁善感的抒情乐曲。自从接触了她的灵魂音乐后,我疯狂地爱上她那种脱了缰的野马的潇洒。

她的音乐,更改变了我的一生的价值观。在拘谨的成长环境下,很多时候我们都封闭自己。透过怀恩豪斯的音乐,我学会了解放,学会了过着坦荡荡的生活,不再只以好人形象和社会打交道。

怀恩豪斯的死去,让我伤心欲绝。但我觉因她能够进入“27俱乐部”感到欣慰。我想,或许这是老天承认她是天才的方式。当年21岁的我就靠着这样疯狂的逻辑,慢慢释怀。

等待属于自己年纪的俱乐部

不知不觉中,我也迈入了27岁。那是我健康最不理想的一年。从心跳不规律,胆固醇超标问题,到左半身失去知觉,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有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在听到自己心跳之余,我常会猜测是否自己有这个荣幸,加入“27俱乐部”?虽然害怕面对死亡,但想到这点倒是挺让我兴奋的。

然而,老天并没有要把我带走的意思。我的27岁,就在长年的疑虑和胡思乱想中结束了。28岁生日的第一天,我突然感到了一阵空虚。那种空虚,好比错过了这班列车,就永远抵达不了向往的目的地。


或许,我还未到发光发热的年纪;或许,老天还有许多要我完成的使命。我不清楚, 也不加以多想。总有一天,我必会等到属于自己年纪的俱乐部。


[刊于某报副刊]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